91热亚洲精品在线国产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喜报】我校绿色催化与传感创新团队在耐药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新策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化学学院绿色催化与传感创新团队王燚教授课题组联合重庆医科大学相关团队,在耐药细菌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新策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NIR-activated FeCoOx nanozymes with tri-modal synergy for multi-target uproot drug-resistant bacterial keratitis为题,发表在国际高水平SCI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大类一区TOP期刊,IF=13.2)上。我校化学学院硕士生孔海霞(现于重庆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为论文第一作者,我校王燚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

针对耐药细菌感染导致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困境,我校化学学院绿色催化与传感创新团队通过自模板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双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抗菌剂(FeCoOxNPs),该纳米抗菌剂凭借其独特的双壳空心结构及双金属多价态特性(Fe2+/Fe3+和Co2+/Co3+)展现出优异的光热、光动力和类氧化酶三重活性。在808 nm的安全激光辐照下,FeCoOxNPs通过三重协同机制实现高效抗菌:(i)光生电子-空穴对的非辐射弛豫产生局部热效应,不仅直接破坏细菌膜结构,同时热增强效应加速后续反应动力学;(ii)光生载流子与O2发生级联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大量活性氧自由基(OH/O2-/1O2),引发细菌生物分子氧化损伤;(iii)Fe2+/Fe3+与Co2+/Co3+之间的价态循环持续再生催化活性位点,维持活性氧自由基的持续产出。光热、光动力和类氧化酶三重活性通过温和光热效应、氧化损伤和催化循环的时空协同作用,最终实现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高效杀灭。

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多功能纳米抗菌剂既能够高效清除已生成的生物膜(清除率84.83%),还能有效抑制生物膜再生(抑制率85.43%)。在近红外光辅助下FeCoOxNPs不仅有效破坏耐药菌细胞膜结构,还显著干扰耐药菌能量代谢过程,形成多靶点协同杀菌机制。与临床治疗药物左氧氟沙星对比,该协同抗菌策略对细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提高,展现出高效、快速杀菌、减轻炎症反应和加快感染部位修复的强大能力。该研究为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角膜炎提供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同时发展了降低病原菌耐药及交叉耐药风险的多靶点协同抗菌新策略,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地址: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6724


版权所有©91热亚洲精品在线国产 渝ICP 备05001042号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5001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