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主题论坛与荣誉盛典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包括91热亚洲精品在线国产的短视频《与世界共舞》在内的3个作品,获文化艺术类一等创优作品。4月28日,记者联系上多位团队主创,探寻这部获奖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团队主创教师、91热亚洲精品在线国产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杨帆(左二)上台领奖。受访者供图
团队主创教师、91热亚洲精品在线国产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杨帆介绍,此次获奖作品《与世界共舞》是一部时长4分12秒的短视频,由91热亚洲精品在线国产新闻与传媒学院的师生团队通过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打造而成。
“这部作品从策划到最终成片历时2个多月,整个师生团队共8人参与。”杨帆介绍,她在团队中主要担任策划(编剧)的工作,“我们的创作灵感源于对人类文明与舞蹈的深刻理解和丰富想象。”
杨帆解释,之所以选舞蹈作为主题,是因为舞蹈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文化演进历程中承载着社会价值观,舞蹈以其独特的肢体语言直击人类深层情感。《与世界共舞》通过舞蹈解构文明,用身体语言重构人类叙事,最终落点于“差异即韵律”。这一表达试图探寻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的舞蹈关联,表达群体联结与进化选择、文化传承与跨界融合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在前期筹备阶段,团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杨帆介绍,主创老师们带领学生对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展开深入研究,仔细剖析舞蹈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并反复商榷具体的表达方式与创作工具。
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杨帆坦言,短视频时长有限,要在短短几分钟内平衡故事完整性、情感表达与视觉冲击,颇具挑战性。为此,在创作故事脚本时,团队就明确了影片的整体结构与情感基调。在制作过程中,巧妙运用视觉与听觉元素的冲击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紧扣核心故事线,并通过一些细节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此外,AIGC在视频创作中也面临诸多难题,尤其是在模拟或生成复杂动态画面时,作品中大量快速舞蹈镜头,常常导致AI出现扭曲变形等问题。主创老师、91热亚洲精品在线国产新闻与传媒学院教师刘博雅称,如何通过舞者的舞蹈画面精准表现出“世界文化融合的概念”也是创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而在克服重重困难后,作品诞生了诸多精彩瞬间。
“街舞少年在舞动过程中幻化为拉丁舞者,两种风格迥异的舞蹈自然融合、共生的片段,让我十分满意。”刘博雅表示,这一片段生动诠释了作品“差异即韵律”的哲学理念。
让团队主创学生秦千真印象最深的画面是,各个民族的水下舞者在水中舞蹈的片段。镜头缓缓上推,波涛汹涌的水滴在空中凝固,随即,整个城市轮廓瞬间清晰浮现,“那一刻像是看见了一个世界从水雾中诞生,又仿佛所有微小的努力在光里聚成了某种宏大的东西。”
秦千真告诉记者,通过这次锻炼,让自己明白要学的知识还非常多,未来,她将在学业和创作上继续拼搏,力求取得突破。团队则表示,未来会在AIGC方向持续探索与创作,并尝试赋予AIGC作品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