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热亚洲精品在线国产

学术预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预告  >  正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预告  >  正文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教育经典研读会”第八期活动即将举行


活动名称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教育经典研读会”第八期活动即将举行

时间 :5月12日 19:00-21:30

地点 :博雅楼503

主讲人 :刘铁芳、刘梁剑、康永久

主办单位 :初等教育学院

主讲人简介:

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121第一层次人才,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比较古典学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学校文化促进会会长。长期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在教育哲学、古典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哲学、乡村教育文化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国家社科文库1项,省重大招标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大学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在线开放课程1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读书》等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教育研究》发表论文14篇,有5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等全文转摘,并有1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转摘。出版10余部学术著作,其中《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一书入选201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其中二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其中二等奖1项,湖南省社科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3项。

刘梁剑,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东方哲学研究院院长。主要领域为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汉语言哲学。兼从事哲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担任中国智慧研究院哲学教育研修中心主任,朱子学会儿童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在《哲学与文化》(A&HCI)、《哲学教育》(中山大学哲学系编)等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撰有专著《王船山哲学研究》《汉语言哲学研究》《哲学家的小王子》等。组编《开端:面向青少年的哲学》第1、2辑。

康永久,男,汉族,1968年12月出生,湖南邵阳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基本理论研究院原院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理事,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社会学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会长。


活动简介:

重温《论语》的教育思想(刘铁芳)


【内容摘要】《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内蕴丰富的教育思想。讲座主要围绕《论语》,阐释其中的重要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孔子主张教育机会均等,不论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思想打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因材施教‌:孔子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他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动机和兴趣爱好,了解其个性差异,从而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学思结合‌:孔子强调知识学习与独立思考相辅相成。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将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避免陷入迷茫或疑惑。‌学以致用‌:孔子反对空谈,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反对只读书不思考或只思考不读书的行为;‌重视道德修养‌:孔子以“仁”和“礼”为教育根本目标,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强调关爱他人、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的规范等。

道与一以贯之(刘梁剑)


【内容摘要】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我们通常把这个命题和“忠恕”联系起来理解。不过,除了伦理学意义之外,“一以贯之”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方法论,贯通修身、教育、政教等不同领域,且具有面向当代的能量。

重温《论语》(康永久)


【内容摘要】主要讲述《论语》中的教育思想,细致研读重点条目,如“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目的是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的深入理解和结构化建构,强化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华文化基因教育。


版权所有©91热亚洲精品在线国产 渝ICP 备05001042号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500172号